二十四節氣是自然的時序詩行,落葉便是秋日里最沉靜的一筆。它不事張揚,風起時,將四季沉淀輕輕歸還大地。從春芽破土到夏蔭蔽日,再到秋風中從容飄落,落葉從不是終結,而是一場懂得進退的歸還——不喧嘩,不怨懟,自有深情。
世人多銘記高光時刻,卻往往忽略,那些靜悄悄的失去里,藏著更深的意涵。落葉的故事,說的不是凋零,而是“放下”的智慧:不再擁有,不等于失去;適時轉身,更非失敗。
人生亦然。年少時總向往高處風景,歷經世事方知,能沉下來的人更穩,經起落仍從容的人才是真成熟。正如樹木落盡葉子,反而顯露出清晰的年輪,沉淀過后,生命的脈絡愈發分明。
生活中總有“落葉”的時刻:一段關系的終了,一個夢想的暫歇。看似遺憾,實則是生活的溫柔轉彎,提醒我們換種方式前行。《菜根譚》說“花看半開,酒飲微醺”,太盛易衰,太滿則虧。落葉是萬物與自然的默契,知進退,懂分寸。
不必執著事事圓滿。那些未能如愿的過往,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。學會與不完美和解,在沉淀中積蓄力量,便是落葉教給我們的生存哲學。
落葉歸根,從不是終點,而是新的開始。愿我們讀懂這份從容,于時序流轉中守好初心,在歲月沉淀里穩步前行,不懼離散,不畏冬長,始終相信人間值得。
陳俠素